《礼记丧服大记》说,王公贵族死后下葬,因墓穴很深,必须用有圆孔的碑做支架装上辘轳,扣住粗重的绳索,方可将棺椁放进墓圹之中。这种悬棺入圹的碑,便是《礼记·植弓下》提到过的“丰碑”,丰碑用粗大木头做成,棺椁入土后,或是抛在墓前,或是弃置穴中。废弃不用,实在可惜,喜欢琢磨思考的人们或许从殷商时期王室贵族热衷于在彝鼎等器物上铸字刻辞、记功记事中得到了启发,尝试着将君王、父祖的功德、美名书写在碑上,并且特意把它竖植在路边或是能让人看得到的地方。至迟西汉时代,有人就将碑迁移到了墓侧。
 
墓碑起源于下葬时用来牵引棺椁的丰碑,因而皆有圆孔。